视频产品浅析:剪辑工具与Vlog社区
2019-10-28
2009年微博诞生后,互联网信息进入全民UGC时代,更多人们开始在网上发现合胃口的个性化内容,碎片化的特点让用户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生产和消费。大屏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降费后,视频开始和文字、图片并列成为了移动端信息传播的载体。
短视频——信息生产消费和技术发展所趋
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让视频播放效果更加清晰流畅,大数据技术让内容分发的个性化准确度提升,图像识别技术在鉴黄鉴暴恐方面对人工审核效率问题的解决,以及人脸识别、AR效果运用在特效上的更多玩法,让短视频创作和消费成为大势所趋。
全民UGC、碎片化、低门槛,集上述特点于一身,短视频作为一种高效传达信息的媒介方式应运而生。在这条赛道上,目前国内领先的有抖音、快手、火山、西瓜等ugc社区,有作为短视频拍摄工具切入vlog社区的VUE,还有交互出色,视频剪辑功能独具一格的一闪、猫饼等产品;
而在短视频社区流行起来之前,国内外的互联网市场上已有较为成熟的视频媒体平台:YouTube、Hulu、Netflix、爱奇艺、腾讯视频等,还有从二次元文化发展起来的弹幕视频社区哔哩哔哩。
按照产品内容机制,可以将目前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视频产品粗略划分如下:
类型 | 代表产品 |
---|---|
纯剪辑工具 | Videoleap、Quik、大片 |
工具转型社区 | VUE、一闪、猫饼 |
短视频社区 | 抖音、快手、西瓜、火山、好看 |
视频平台 | YouTube、Netflix、爱奇艺、腾讯视频、哔哩哔哩 |
工具型
工具,本质上就是一个放大器,让个体的影响力大幅度地增强。
好的文笔能提升小说的阅读快感,尤其是较长篇幅的小说,必然建立在好的“文笔”基础之上。而对比视频这种内容载体,好的剪辑技巧能明显提升视频观看体验。
下面来说一说我用过的几款移动端视频剪辑工具:
Quik——轻松的自动化制作
Quik是由GoPro推出的一款免费的视频编辑工具,操作简单,它可以自动分析你的照片和视频素材,添加精美的过渡效果,并且按照音乐节拍同步片段内容。

最新版本的“闪回”功能会显示用户在最近24小时拍摄的内容,只需轻轻一点就能为这一天创造一个精彩的故事,非常容易上手。
Quik内置26种视频模版,13款滤镜,90首音乐。如果创建项目时用的素材是照片,精细编辑中除了旋转和字幕,还会有一个对焦选项(对焦是指照片运动时要突出的重点),如果是视频素材,会出现不同的功能图标,可以修改视频时长,旋转视频,更改速度等。
Quik 的优势:
- 完全免费无广告,而且Quik自带的标志可以关掉,这点很良心。
- 可以输出1080p/60fps高清画质视频,这点很重要。
- 剪辑比较智能,自动生产的画面内容与音乐节奏配合的很好。
- 内置的模板效果出色。
- 苹果、安卓系统都可以用。
Quik 的劣势:
- 不能精细化编辑
- 字幕功能较弱,素材少
Videoleap——相对专业的自由创作
不得不说,Videoleap是我用过的移动端剪辑工具中特效功能最强大且全面的一个,如果想要自由创作个性化的效果,Videoleap无疑是最佳的选择。

关键帧
videoleap最大的优势是关键帧这一利器,关键帧是制作视频特效时非常重要的功能,它能够让我们更精细准确地控制各种画面变化。配合蒙版、效果、毛刺、滤镜、图层等等的一些功能,可以做出非常多的剪辑特效。这也是被称为手机端Pr的主要原因。
除此之外,Videoleap 中还有一些令人惊喜并且实用的功能,操作起来灵活简便。
图层
熟悉PS应该知道图层的概念,有了图层功能我们可以更自由地添加素材。在Videoleap中,每一次效果处理都会增加新的图层,图层可以进行排列,还可以分别进行处理,并不会破坏原有的视频。
每段视频或者图层都可以轻点编辑,拖动边缘可以剪裁。在片段之间还可以添加各种无缝过渡方式。
混合器
Videoleap 的混合器功能很强大,你可以选择另外一张图片或者视频与原本的视频进行混合处理,可以对添加的图片或者视频进行放大缩小角度调整。 当我们用不同的视频,不同的模式混合图层,就可以产生各种令人惊喜的效果。
色度键
电影中的很多特效,需要通过绿幕来合成。所谓绿幕,通俗点说,就是可以像抠图一样去“抠视频”,然后通过素材合成来实现各种效果。
而videoleap的色度键功能,让我们可以手动合成视频或图像。
蒙版
蒙版功能可以用来做转场、分屏以及特效动画。
简单地说,蒙版的作用就是可以控制哪些地方显示,哪些地方不显示,这也是视频制作中十分实用的功能。举个例子,假如我们想实现在同一个视频画面显示一个人不同的动作状态,可以采用固定机位,分别拍摄人在不同位置的素材,然后把这几段素材用蒙版合成。
内置特效
Videoleap自带了40余种滤镜,每种滤镜都可以调整强度。
而「效果」和「毛刺」功能又可以选择特殊效果增强视频。Videoleap中内置了许多视频特效,如「晕影」「万花筒」「虚焦」「胶片颗粒」「CRT显示器」「像素化」等等……
在调整功能中,可以对视频的各种例如亮度、对比度等参数进行修改,可以自行调整到最适合视频的参数。
VUE——创作+分享+互动的vlog平台
前面介绍的两个是纯工具型的产品,还有一些产品由创作工具向内容社区转型,其中转型最早的便是VUE:

VUE于2016年底上线,前期定位为视频创作工具,2017年7月开放了社区模块,之后又在12月发布新版本并将产品更名为“VUE Vlog”,新版本的整个产品都是围绕Vlog设计的,用户打开VUE首先看到的不再是创作界面,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维度组织的 Vlog 分发界面。
为了解决用户不知道“拍什么”的问题,VUE新增了许多频道和专题,如“曝光我的宿舍日常”“包包里面有什么”“介绍我的沙雕朋友”等,频道多以城市、校园和兴趣聚众,用户加入频道后可以向该频道投稿,而这些新鲜有趣的专题活动就像豆瓣兴趣小组一样,希望用覆盖目标用户的每一个分享场景——总有一个场景能激发你的分享欲。
用户观看视频时,下方会滚动评论内容,增强了视频的互动性。
为了持续激励创作者,VUE在2019年开放了打赏功能,除了点赞评论分享,用户还可以用充值而来的「金币」给博主「加油」。
创作者还可凭产出内容的数量和人气获得勋章,解锁不同称号。平台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给予了创作者一定激励。
剪辑工具出身的VUE在vlog拍摄剪辑上的功能也不失专业,用户可加入滤镜、贴纸、文字、音乐等,分段编辑可实现变焦效果(拉远、推进),整体流程还是比较简单。
在互联网行业,工具型产品转型社区一直少有成功案例。比如转型失败的美图秀秀。而和美图相比,VUE的优势在于,用户生产的视频在内容消费属性和制作专业性上都更强。
猫饼ö——简单贴心的vlog创作工具
猫饼于2017年7月上线,由vlog创作工具向内容社区转型,2018年被腾讯收购。
创作引导
转向社区后,除了设立推荐、关注等内容频道外,猫饼通过“猫饼课堂”为用户提供视频创作指导,降低参与门槛,课程内容分为「拍摄基础」「前期拍摄」「后期制作」「摄影、辅助器材测评」几个板块,每个板块都有官方视频教学,从结构和内容组织上都非常贴心且具备专业性。
(VUE也设立了教学栏目,但内容组织分散,对于有相对精确的学习需求的用户来说体验不够友好,信息获取效率低。)
除了创作课堂教学,猫饼还持续提供了许多好玩有趣的「视频模版」来引导用户参与短视频创作,如“十秒定格”“旅行日志”“一日三餐”“电影打板”等,点击参与后,可以按发布时间和热度浏览不同用户使用此模版发布的视频作品,用户可以选择使用该模版创作,「使用模版」的交互简单自然,易于理解。
剪辑功能
猫饼在剪辑功能上力求将贴纸、字幕功能做到“同类最好”,并提供了连剪/快剪/跳剪等多种剪辑模式,以及“一键鬼畜循环”功能,增强了视频的趣味性。
有用户抱怨猫饼的剪辑“流程繁琐”,说明它的目标并不是让用户以最快速度捕捉生活中的有趣瞬间(对比朋友圈小视频),而是让用户学会用短视频讲故事。
而贴纸、字幕、电影调色的滤镜,也是为了让用户拍摄、剪辑自己的“视频日记”,扩展视频的表现空间,从而调动普通人用视频表达的想象力与积极性。
内容运营
内容运营上,猫饼开展过“vlogger招募令”、“夏日vlog挑战赛”、以及与同程旅游产品合作的“秋日环游记”等主题联动活动进行引流,鼓励vlog创作。
不过可以看出,猫饼在社区互动方面功能较单调,交互感不足。
一闪Onetake——有质感的微动社区
我一开始接触到「一闪」这款产品,是因为它里面有许多好看的动图,是用户用一闪的动图拍摄和滤镜功能制作出来的。
不同于一般的动图制作工具,一闪可以拍出胶片电影般的高级质感,用技术方法很大程度上还原胶片效果,现已提供超过70款风格各异的滤镜,含富士、柯达等各式优秀的胶片质感,并在不断推陈出新。
一闪中的防抖、定格动画、延时摄影等功能支持以及画面参数调整,让动图和视频变得唯美有趣。除此之外,它还支持加字发送到微信,变成动图表情,增强了社交属性,让分享变得更有动力。
产品还包含着很多优质的交互细节,比如滤镜名称没有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辞藻,而是用诸如“新宿、涩谷、洛杉矶”这些人们概念里城市的名字,利用感性名词的认知设计。爱好文艺及旅行的人对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认知。
一闪最吸引我的地方不只是其优秀的滤镜和编辑功能,而是社区内用户生产的大量高质量内容。拍摄巧思、世界各地风光动态、从不同角度展现的日常生活,在「发现」中可以不断找到让我目光沦陷的内容。
该产品早期是通过邀请制才能注册使用,也正因如此才聚集了一群有趣的人,在积累了一部分核心用户后,在17年底开放注册,保证了社区内容的创意和质量。
一闪开放视频剪辑功能后除了产品一直以来的滤镜特色外,另一大优势是其中的音乐曲库,签下了十位全球大牌的vlog音乐制作人,曲库品质较高。
剪辑工具固然重要,但视频是否好看,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内容主题。正如小说是否好看,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故事内容,而不是文笔。因此,从工具起步的产品要做好一个ugc视频社区,在发挥创作指导的优势同时,对于视频内容质量的把控和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。
「vlog」视频社区面临的挑战
Vlog这个词实际上是Video(视频)+Log(日志)两个词的组合,最直白的解释就是“视频日志”,包含了“日常”、“非虚构”、“个人化叙事”等等标签。也因此,Vlog最早就是在以UGC出名的YouTube上兴起的,作为一众内容生产者日常的自我表达载体而存在。
在YouTube上,无论是Vlog的内容价值还是商业价值都已经得到了验证。

因为摒弃了“套路”和“上瘾机制”,Vlog忠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演绎成为人们驻足的理由。不同于短视频社区「短、平、快」的特点,Vlog在内容、用户及传播方面都与短视频这种媒介方式有着显著差异:
vlog VS 短视频
vlog | 短视频 | |
---|---|---|
创作 | 考验运镜和剪辑能力,难度较大 | 即时拍摄,难度小、门槛低 |
内容 | 信息量大、故事性强,强调个人属性 | 精巧简单,娱乐化 |
用户 | 小众,集中于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年轻群体 | 用户范围广,辐射各个年龄层 |
传播 | 大部分内容在工具类平台创作,主流社交平台分享 | 基本上创作平台=分享平台 |
Vlog内容强调人格魅力这一特点,让优质创作者成为了平台最核心的竞争力。“猫饼”的创始人纯银曾提炼出短视频的创作经验——15秒以下的视频,以生活百态/生活演出/节奏演出/套路演出为主,而15秒以上的视频强依赖剪辑,即依赖有专业剪辑经验的PUGC用户。
因此,虽然Vlog在国内小圈子中发展两年有余,头部Vlogger依然屈指可数,而且只在小圈子中出名。除此之外,Vlogger们还面临着以下挑战:
- 视频制作难度大(拍摄剪辑门槛高)
- 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(题材局限于美食旅行日常等,同样内容看多引起厌倦,平台势必要考虑如何帮助创作者突破内容同质化的怪圈。)
- 内容变现难(强烈个人色彩和植入商业推广的冲突)
对于普通人而言,记录生活当然是刚需,这也是VUE 、猫饼等作为工具存在的意义。
而Vlog社区这条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,拍摄Vlog的人越来越多,但能制作出优秀内容且有分享意识的创作者仍是少数。缺少「分享性」的内容很难获得受众,更别谈实现商业化,这需要平台对创作者的引导、培养和鼓励,持续激发更广泛用户的创作热情。
Vlog在国内是一种新兴的内容形式,却也是创作难度更高,爆发性更慢的赛道。
风起于此,道阻且长。